《想念地坛》读后感
当看完一本著作后,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,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。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想念地坛》读后感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想念地坛》读后感1
读史铁生的《想念地坛》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,利用一天半的时间读完。初读一遍,有些感悟,有所体会。人这个东西很奇怪,很多时候,要经历困苦,才会去思考人生,有些事要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、有所收获。
史铁生失去了双腿的功能,让他在轮椅上,对生死、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。只有经历生死轮回,与死神不断抗争的人,对人生、对生命才能有如此透彻的领悟。
面对疾病、面对生命,史铁生的一生写照,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。面对疾病,史铁生的态度是:敬重。“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,是命运对你的锤炼,就像是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盘棋,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,但你却能从中获益,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,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。”仔细想想,疾病既然找到了你,怨天尤人,自寻烦恼,一点用都没有;我们要做的看来也只有敬重它,“置之死地而后生,”在精神上战胜它,让生活过得更好更有意义。面对疾病,人最不能输掉的是精神。
“困境不可能没有,艰难不可能彻底消灭。”面对困境,史铁生的感悟是爱和镇静。在困难面前是友谊、爱让史铁生重新“站”了起来,达到了新的境界。正如其所说:“向友谊、爱,敞开自己的心灵,是最好的医药。”是友谊和爱让他感受到了“生命意义的诱惑”。“新境界的另一方面就是镇静,就是能够镇静地对待困境了,不再恐慌了。”不管你接不接受,愿不愿意,困境都在那里,无法逃避,只有镇静的面对。
以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死。书中列举了卓别林的电影《城市之光》的片段:女主人公要自杀,拧开了煤气,结果让卓别林演的那个角色发现了,把这女的救了。这女的说:“你凭什么救我?你有什么理由不让我死?”卓别林说:“急什么?早晚还不是这回事?”是啊!急什么?生活中,相比死亡而言,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。面对艰难困苦,有如自暴自弃,不如乐观幽默的生活,坦然面对。
读史铁生的这本书有很多共鸣,似乎有很多话要说、有很多东西要写,可又不知从何说起,如何下笔。因为他的感悟之深、之透彻,让我显得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。最后,摘抄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读后感:“人类走到今天,怎么连生的平等权利都有了疑问呢?有钱和没钱,怎么竟成了生与死的界线?这是怎么了?人类出了什么事?”
《想念地坛》读后感2
本次阅读,我读完了史铁生的回忆性小说《我与地坛》。本书共分了11个章节,为读者描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的真实生活与心灵感悟。这本书运用了“总分总”的结构写下了“我”与地坛的奇妙缘分。
开始坐轮椅时,作者悲痛,消极,失魂落魄,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,但从那时开始,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思考,感悟人生,最终悟出了生命的意义,“一个人,出生了,这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,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,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,已经顺利保证了它,所以死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,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。”论述死亡,也是本书第一部分的精彩。死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日子,它永远停留在那里,不管你这一辈子过的是好是坏,不管你都干了什么,没干什么,也不管你有没有遗憾,你都得在那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做你生命中的'最后一件事。死是生命的终结,但生又是死的开始,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,生命就在倒计时了,你不能延长你生命的长度,但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,人们这一辈子不断努力,奋斗,只不过是为了最后能死的光彩,不是有句话吗?有的人死了轻于鸿毛,而有的人却重于泰山。我觉得作者之所以在正年轻的时候没有糊里糊涂地选择死亡,除了母亲对他说的话,他可能是发现了生命的真谛,死了只能干一件事,就是躺在属于你的棺材里睡觉,而活下去做的事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它,多么不愿意干,但它总是有乐趣的,只是你没有发觉罢了。文中写道:“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,有时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,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。我有时候倒是怕活,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!”我们不能怕活,因为活着就一切都好,一切都在,都还充满希望。
作者的母亲无声地离开了作者,那是一年秋天,收获的季节,各种花开得正鲜艳的季节。这个章节从题目到每一个字都暗藏着悲伤和对母亲的怀念。秋天的怀念:“母亲喜欢花,可自从我的双腿瘫痪后,她侍弄的花都死了。”这题目,题记,都是在怀念母亲,母亲那么爱花,可为什么“我”的双腿瘫痪后就都死了?母亲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花在了照顾“我”身上,哪还有时间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。母亲离开时的最后一句话竟是:“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……”母亲总能包容“我”那喜怒无常的怪脾气,可能是双腿瘫痪后不适应的常态吧,“我”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,一待就是一整天,母亲怎么能不担心“我”,“我”拼命捶这自己那两条没用的双腿,拼命地喊:“我还活什么劲?”只有母亲,也只会有母亲,会抓住“我”的手,忍住哭声说“咱俩在一块儿,好好活儿,好好活儿。”谁能料到,母亲还是没有等到的第一篇小说发表,“我”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。
本书的后半部分,显然作者已经摆脱了痛苦个忧郁,用幽默的语言开始写作者中年时期的趣事以及一些往事的回忆:记忆与印象1、2.。有位物理学家说过:“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,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。”这句名言给了作者胆量,不再消极悲观的世界中继续走下去,跳出这个深深的泥潭,开始回忆快乐的往事。从作者出生时的医院,到一点一点长大,在小街中,草坪上玩耍,直到长到该上幼儿园的年级,才到那两个老太太的私人幼儿园里玩,对作者来说,只是换了一个玩耍的地方。“如今,这些场景飘去50年了,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了床上,固定在轮椅中,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,脱离开残疾的躯壳,脱离白昼的魔法。”对作者来说,虽然身体残疾了,但心魂完整无缺,它可以在路上奔驰,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所在。
最后一章:想念地坛。想念地坛,想它的安静。作者最后又回忆到了这个安静而又神圣的地方。作者的灵魂在地坛又升高了一个高度。回忆地坛,那个每天都要去的地方。“可是后来,搬家后离地坛较远,不常去了,偶尔去一次,才发现今天的地坛已不是安静的地方,早已面目全非。”但作者的思念已回到了原来的那个地坛,那个安静又神圣的地方,只有一跨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,那是作者的青春!
文中最后一句我很欣赏:只要有些事我没说,地坛,你别以为是我忘了,我什么也没忘;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,不能说,不能想,却又不能忘……”会忘吗?能忘吗?是地坛给了作者重新活下去的希望,地坛!能忘吗?
版权声明
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,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文章仅供学习观摩,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
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@rediffmail.com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5033.cn/zwtc/duhougan/2016-04-19 081818/456928.html